发布时间:2016-08-07 08:01:00 来源:
万善石桥
位于扶余北部的长春岭镇(此桥原属于石桥乡,2005年石桥乡并入长春岭镇)石桥村东,横跨夹津沟,为三孔拱式桥。桥身为青色和淡黄色花岗岩砌成,全长40.1米,宽4.1米,高7.7米,桥身南面上部刻有“天地同休,万善石桥”八个字,北面上部刻有“流芳百代”四个字。桥上栏杆两侧各雕有石狮一对。石桥造型稳重古朴,极富民族建筑风格。石桥于清宣统三年(1911年)动工修建,1921年(中华民国十年)竣工,是扶余北线公路上的重要桥梁。1987年公路改造,在石桥北侧建造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梁。自此,石桥终其使命。
清朝时很多蒙古人来到石桥村开荒种地,当时的夹津沟只有二十几米宽,横亘其上的是一座大桥,但因年久失修而毁坏,以致交通受阻,给当地人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,每年都有车马坠桥的事件发生。清宣统三年(1911年)春,由长春岭慈善会吴守仁、石洪范等人倡议,募捐善资,修筑石桥。他们动员了本地的僧侣四处化缘,远至山东、山西、河北、河南等地。僧侣们几经辗转,共募集“善资”147万吊钱。慈善会于是派人到吉林市郊阿什哈达采购石料,并开工兴建。1921年(中华民国十年)石桥竣工。
为了纪念筑桥善举和有功人员,慈善会在石桥西端北侧建庙宇一座,并附有钟楼。庙檐下立有两座工程碑和四座募资碑。碑用汉白玉石做成,高七尺,宽二尺,边缘雕龙,两面刻有筑桥者及捐“善资”人的名字,密密麻麻,成千上万。慈善会将石桥取名“万善”,即指此乃万人善举之意。
万善桥的建成,给当地人带来了便利,更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传说。其中流传最广泛的当数“桥成”的故事。故事讲的是石桥即将落成,顶端需砌入最后一块石头,可是所凿石头非大即小。一时间,工匠们急的团团转。这时候,走来一位白发飘飘的老者。见他拨开众人,搬起一块石头,迈步向前,稳稳放下。放入的石头与已砌入的石头左右一致,上下协调,令工匠们赞叹不止。问其姓名,老者答曰乔成。话毕,人已无踪。众人惊讶,都说遇到了神仙。
建桥后,慈善会用结余的“善资”购置土地53公顷,收养孤儿20多人。慈善会用耕种和租赁土地的收入维护石桥,供孩子们读书。几年后,孤儿们先后长大成人。他们有的就地务农、成家立业,有的当兵报国、建立功勋。
万善桥迄今为止已有88年之久,桥身坚固无损,只是桥上两侧石栏杆和石狮子遭到损坏,所剩无几。2000年,相关部门及人士出资修葺石桥,并建立万善石桥保护园。现在石桥已经修复如初。
(责任编辑: )